他今年35岁,中等身材,黝黑的脸膛,时不时流露出来的腼腆笑容,映衬出憨厚朴实的性格。可在工作中,他抓产量身先士卒,抓创新攻坚克难,抓安全一丝不苟,用汗水铸造出人生价值。他就是中煤集团劳模、陕西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周明。
抓产量 身先士卒
“要有完不成任务睡不着、吃不香的忐忑心,要有干不好工作脸红耳热的内疚心,要有一件事不需要强调第二遍的责任心”,人人多说化工苦,他却以苦为荣;人人都说化工险,而他却坚持奋战在生产指挥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三心”格言。
说起周明,与他熟知的职工无一不竖起大拇指。2014年,化工分公司进入生产试运行阶段,担任值班运行主任时的周明,每天最早一个来,最晚一个走,加班加点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他风雨无阻,坚持统计分析各种工况和季节条件下的蒸汽和水耗平衡数据,一连串数字,外人看来犹如天书,他累计得出的20余套运行数据,随着天气、季节变化,有预见性地调整蒸汽用量,为生产装置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持。
一个中秋节的晚上,正在统计蒸汽水耗平衡数据的周明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心酸的跟他说:“今天是中秋节,团圆的日子,能不能早些回来,一家人吃顿团圆饭?”他一时无语,喃喃地对妻子说:“对不起,这两天天气变化大,公司产量出现波动,蒸汽和水耗数据产生了变化,我不在这盯着,心里放心不下!”说完他就匆匆挂了电话,继续摆弄他的数字密码。回家途中,已是月圆如镜,繁星满天。
2016年,化工分公司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开展横大班劳动竞赛,如何避免员工以为高产就是一切,一味地想办法提高产量,轻视节能降耗工作?成为了他新的思考难题。
经过反复论证,横大班竞赛管理方案完善出台。奖金分配方式由原有的单一奖项改为超产奖、降耗奖和综合管理奖。超产奖与降耗奖按贡献程度与岗位系数进行量化考核;综合管理奖以月度每班累计产生效益为基准结合综合管理情况进行排名,月底进行统一结算。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班组生产操作平稳率和工艺指标合格率均明显提高,产量稳步提升。2016年,3次刷新双聚产品月产量纪录;《依托信息化进行横大班管理创新》在“第九届全国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获得了企业管理创新二等奖。2017年,双聚产品月产量再次刷新纪录,创出月产66944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抓创新 攻坚克难
2014甲醇装置开车后,甲醇合成反应中存在大量副反应,石蜡是最常见的副产物,石蜡地产生对生产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平均每3天就要除蜡一次, 反复操作增加了员工工作量。除蜡时会导致甲醇温度升高至75℃,造成甲醇部分气化,甲醇冷凝效果差,为公司安全平稳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为此,他与技术人员共同动脑筋、想办法,最终发现了除蜡时换热器管程的循环水并没有完全切出,管壁上存在一层石蜡没有彻底除去,造成除蜡不彻底,导致除蜡效果不明显。经过近4个月计算分析,周明和他的团队改换思路,创新提出了新型除蜡方法。彻底解决了除蜡不彻底难题,甲醇装置除蜡的频次明显减少,除蜡周期延长至7至10天,提高了甲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极大节约了人力、物力。
在2017年公司优秀“五小”科技创新成果表彰大会上,《甲醇合成装置新型除蜡方式》荣获优秀“五小”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同时由周明参与完成的科技创新项目《煤机柴油代替二甲苯作为水洗塔溶剂》、《MTO装置反应器催化剂卸剂改造》、《压缩机二三段凝液改造项目》、《丙烯压缩机互备改造》分别荣获优秀“五小”科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抓安全 一丝不苟
“抓好安全就是职工幸福的最大保障”,周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担任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后,他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开始在带队伍、保安全、促生产上动脑筋、想办法。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他认真组织梳理各部门、中心安全工作要点,并集合化工分公司生产实际起草编制了特殊敏感时期安全管理要点,将安全检查更量化,使检查有标准、有方向。稳定节日期间安全生产。
在对PE装置的一次隐患检查中,他发现PE粉料振动筛,用氮气加压防止粉尘外漏时,门窗关闭,职业的敏锐提醒他,氮气在密闭空在内达到一定浓度,会导致人员窒息。他带领人员立刻退出了装置,并叫来工作人员询问,才知道因冬季防控需要,工作人员才关闭了门窗。从此,这件事在就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如果不将这个根“刺”拔掉,他觉都睡不好。第二天他拉来技术人员共同认真研究分析,决定在粉尘振动筛口上家装防护罩,将氮气密闭在防护罩内,并悬挂警示牌,告知生产、运维、保洁人员内有氮气作业,未经允许不得入。将安全隐患降到了最低,他这才彻底放了心。
有人说:“当奋斗的汗水流的多了, 荣誉的花环积的厚了,人就容易产生一种自负、一种满足”。然而,他却揣着荣誉,坚守执着,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总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严格的标准,认真看待工作中的每一天,守护每一名职工的安全、幸福和快乐。